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小巨人中光防雷,四轮驱动提前布局5G商用
证券时报 记者唐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bpe3egGtQpA4oOMD8ar4Q

一个细分小众行业,藏着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针对防雷领域,中光防雷(300414)潜心专研经营几十年。202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中光防雷榜上有名。

 
近日,证券时报“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采访团走进中光防雷,“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几个大字便醒目地出现在公司办公大楼一楼大厅,这也是“中光”名称的由来。中光防雷董事长王雪颖向记者详细解读了中光防雷发展壮大历程,同时畅谈企业远景规划。经过34年的深耕,中光防雷成为国内首家以雷电防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并在通信、轨道交通行业的防雷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并努力拓展航天国防、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的防雷市场。
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雷电防护行业发生变化,市场需求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系统化、大数据方向发展。目前,中光防雷旗下雷电防护产品和服务正快速融合和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布局5G商用市场,做好技术储备提前量。
女承父业传“薪火”
中光防雷的前身名为中光公司,是由我国著名防雷专家王德言教授于1987年创立,至今已走过34年风雨岁月。
在中光防雷现任掌门人王雪颖眼中,父亲王德言以发展民族防雷产业为己任,秉承“有利国计民生、造福人类社会、创建一流产业、光耀中华民族”和“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的产业报国理想而在成都创建公司。自创立以来,中光防雷一直秉承“为中华民族争光”的企业宗旨,以创造高端品牌的产品为战略定位,专注于雷电防护业务。

王雪颖
 
回忆中光创建之初,王雪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年国内正在发展无线通信联网,众多的通信铁塔需要避雷针保护,而传统避雷针仅仅只能将雷电流引过来并传达至地面,对于雷电流带来的强电磁效应并不能有效防护。在此背景之下,父亲王德言就在传统避雷针防雷的基础上,进行电子避雷器的研发和生产。
2004年,中光公司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了更好地夯实“雷电防护”主营业务,王德言在高新区成立了“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始人,王德言更是国内雷电防护专业的奠基者和探路者,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光防雷宗旨精神,早在2005年,王德言就筹划了接班事宜,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
19年前,王雪颖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密码学专业毕业,在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后,进入深交所电脑工程部担任交易系统工程师一职,至2005年,父亲发出邀请,面临人生的抉择。从内心来讲,王雪颖非常珍惜在深交所的工作机会,并希望在自己热爱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继续发挥自己的学业特长;另一面则是,50岁才辞职“下海”创业的父亲,彼时已经年近70,寻找接班人已提上日程,而独生女王雪颖便是首选目标。最终,在父亲王德言的多次劝言之下,王雪颖不舍地辞别深交所回到成都。
与传说中的家族企业接班故事一样,王雪颖同样不想头顶“少东家”的光环做事,而是作为普通新员工进入到中光防雷市场销售部工作,女承父业带领团队进军海外市场。2010年,中光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毕,正式更名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沿用至今。2015年5月13日,中光防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雷电防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目前注册资金3.25亿。
此前,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网络运维专业委员会曾为中光防雷出具过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中的销售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一证明,目前在沪深两市中,防雷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中光防雷一家。根据2020年报数据披露,中光防雷在通信领域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过半(57.04%),毛利率也达到26.20%。
时隔十余年,再次回到深交所,王雪颖感慨颇深。王雪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人生有得有失,能够传承父亲对国家防雷事业的“薪火”,让中国民族防雷产业在国际雷电防护领域持续发展壮大,过往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拿下国际大客户
目前,中光防雷是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防雷工程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也是先进防雷产品全球供应商和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王雪颖指出,中光防雷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化工、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等基础产业;产品种类齐全,性能优良,能较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及防雷工程服务需求,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全面的竞争。
在王雪颖进入中光之初,在传统避雷针、防雷接地和防雷工程方面,中光防雷已经在国内行业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传统雷电防护行业相对较冷僻、产品应用层级较低端,中光急需产业升级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加大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进入跨国优秀企业的核心配套供应链体系,是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的重要战略。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产品和管理体系的要求非常高,进入跨国供应链门槛的难度非常大,这对当时防雷行业的中国民营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王雪颖进入公司后,担任配套事业部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跨国公司配套业务的拓展。2005年底,中光公司建立国内第一条SPD自动化生产线,并同时建立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在不断精益求精持续改进当中,与跨国公司管理理念接轨。多条崭新的生产线、标准化厂房,使中光防雷在体系保障能力上得到加强,并成为当时国内首家同时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的防雷企业。
凭借技术竞争优势以及在通信行业的多年耕耘,中光防雷在全球通信行业广泛布局,与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商(爱立信、华为、诺基亚、中兴、三星、大唐)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此期间,中光防雷还抓住了通信行业3G、4G的发展机遇,业绩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并在2014年达到了一个高点。
让王雪颖引以为傲的是,中光防雷跻身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华为、中兴、诺基亚、三星、大唐)的防雷产品核心供应商,曾多次获得几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优秀供应商称号(都是全球数百家供应商选3~5家)。王雪颖对记者指出,几大客户对中光防雷的研发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响应速度、良品率及社会责任都很认可,这些年陆续让中光防雷研发生产其他非防雷的5G通信产品供应给他们。
目前,中光防雷主要出口产品为电源SPD浪涌保护器与接地产品,主要为直接出口;客户主要为配套大客户海外子公司及其配套厂,主要销往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包括瑞士、瑞典、韩国和越南等;2020年出口额1.08亿元。
细分领域“小巨人”
在中光防雷参观时,王雪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中光现有CNAS认证检测中心和UL、TÜV、ETL目击试验室、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技术标准创制中心,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雷电防护行业领先企业,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光防雷在国内标准方面共编制了47项,其中国家标准32项、CECS3项、国军标2项、行标8项、省级标准1项、(区域性)地方标准1项;担任主编12项(其中国标6项、CECS1项、行标3项、省标1项、地标1项);参与编标35项(其中国标26项、CECS2项、国军标2项、行标5项);目前,还有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在编制中。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光防雷(含子公司)员工总人数为1004人,技术人员256名,占比25.5%。其中,高级工程师25名,具有10年以上防雷行业从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45名,从事通信设备研发的资深技术人员43名。与此同时,中光防雷拥有有效专利共计131项,其中发明专利数量33项、实用新型专利数量85项、外观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5项,PCT国际专利3项。
2020年度,中光防雷研发投入4147万,同比增长20.52%;2021上半年度研发投入2598万,同比增长28.7%。王雪颖指出,中光研发费用在高中压避雷器、环行器、磁性器件、小基站等方面投入较多,未来公司也会加大通信防雷、磁性元件、小基站的研发人员的扩张力度。
2020年,中光防雷就已通过“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小巨人企业(市级)”、“四川省重点行业小巨人企业(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三重审核,并予以公示。王雪颖指出,中光防雷生产经营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因此入选了工信部第二批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光防雷已有1100余个产品型号、150余个产品系列通过了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第三方产品认证。
做好5G商用提前量
但从整个行业显示来看,我国雷电防护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分散的格局仍然没有发生改变。
由于通信行业投入放缓,中光防雷业绩在2015年度出现下滑,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摆在王雪颖面前的必选之路。王雪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雷电防护行业发生变化,市场需求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系统化、大数据方向发展,雷电防护产品和服务需要快速融合和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面对行业趋势的变化,对中光防雷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防雷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中光防雷正改变此前业绩依赖通信行业的局势,实现业绩来源于‘5G通信+高铁+新能源+航天国防’四轮驱动格局,努力成为雷电防护产品全球领先、非雷电防护产品国内前列的专业制造企业。此次,中光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更好地展现公司的特点和实力。”王雪颖如是表示。

 
2020年5G网络领衔“新基建”,进入加速建设期,为释放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5G在2020年带动国内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将增长到3.3万亿元,2030年6.3万亿元,10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29%。2020年已实现5G正式商用,2021年将提供大规模商用服务。
王雪颖表示,防雷产品作为配套5G通信设备不可或缺的部件,随着5G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及新基建的推行,通信防雷产业则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在5G时代,小基站通过软硬件解耦的设计思路,可以满足5G新时代对接入网的需求,提供高性价比大带宽、低时延、万物互联的5G云服务,可以为用户、为行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5G覆盖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业务体验。因此,在5G大规模部署阶段,应对千行百业的5G需求,5G小基站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光防雷已为通信市场5G商用做好提前量,加大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力度,做好5G通信设备雷电防护配套产品的储备。针对5G防雷技术,中光防雷储备包括产品精度持续提升,5G能耗降低研究和储备,智能监测及控制产品研究和储备等,并得到5G市场的检验。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光防雷已取得了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的SmallCell(小基站)供应商资格,旗下控股子公司凡维泰科技自主研发的SmallCell(小基站),已完成了单载波及双载波小站产品的研发,已给多个客户实现了批量供货。同时,凡维泰科技2020年度新的研发成果含5G分布式小基站方案、5G微型直放站、5G室分移频双路系统等。
此外,中光防雷已成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两家公司磁性元件产品的合格供应商;爱立信和中兴两家公司5G小基站产品的合格供应商,磁性元件和5G小基站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两类产品也将成为中光防雷在5G时代新的利润增长点。据2020年财报显示,中光防雷磁性元器件实现营收4279.49万元,同比增长242.85%。
作为中光防雷重要的控股子公司,凡维泰科技主要开展室内深度覆盖场景的4G、5G网络优化产品的研发和Small Cell产品研发,其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Small Cell(小基站)也已实现了批量供货。
中光防雷预计,在5G网络建设中,小基站必将广泛应用,并迎来快速增长,上市公司与凡维泰科技共同向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公司在通信行业非防雷业务板块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中光防雷根据通信行业客户定制研发的5GDC防雷专用产品已进入大批量销售阶段,为5G基站研发的通信磁性元器件也已经大批量生产。
低调务实坚守初心
现在,人人都喜欢跟风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初心”又是什么呢?
在这个时代中,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初心”常常被我们所遗忘,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每个特立独行的人,大多都曾抛弃过曾经的自己;曾经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大多都被现状所改变。
雷电防护是一门历史悠长的边缘学科,但在国内起步只有30多年时间,而中光正是最早的那一批雷电防护企业。34年前,2间农机厂库房、15位新招员工,就是这样,王德言拉起队伍创建中光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传统避雷针防雷的基础上,王德言带领着中光开始进行电子避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中国防雷行业做了很多奠基的工作,并奠定了中光在整个行业的地位。1992年9月,《人民日报》曾发布这样一则报道:“中光电子避雷产品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防雷技术的第二次飞跃。”
“父亲见证了中国防雷行业的发展历程,他们那一代人处在社会动荡的年月,特殊的社会环境让父亲一度深感报国无门的苦闷。自创立中光之后,便投身于中国雷电防护事业,倾尽全力,义无反顾。中光的成长和崛起的历程,映射着父亲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他以发展民族防雷事业为己任,不惜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王雪颖坦诚地对我们讲述王德言的创业故事。面对证券时报记者,王雪颖平静、坚定、质朴,没有虚伪、矫情、夸耀,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王德言的民族气节和一份对理想的真挚追求,“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被深深地烙印在中光防雷身上。
坦率地讲,防雷行业是一个极为细分的小领域,传统天花板也较为明显。曾经,摆在王德言和中光面前的其他机会很多,但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做强做大防雷事业。王雪颖接过父亲衣钵,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还包括中光一直追求的信念。与一般家族企业接班,仅仅当个甩手掌柜不同,王雪颖从中光一线做起,深入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踏实稳健地为中光防雷掌舵领航。
中光防雷是一家低调务实的民营企业,翻阅公司的公开资料也可以发现,公司机构投资者甚少,机构调研次数也远远少于热门上市公司。但就在这种“人迹罕至”的环境下,中光防雷仍然在默默耕耘、低调前行、不断壮大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在全球防雷领域里享有盛誉。作为防雷产品全球供应商和专业防雷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光防雷主编和参编几十项国标和行业标准;拥有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上百项专利技术;全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交谈中,王雪颖曾多次反问,为什么德国、日本那么多具有匠心精神的百年老店存在,我们的初心还在吗?王雪颖表示,尽管防雷是一个细分小众行业,但是服务于各行各业提供关键的可靠性防护,具有广大的社会价值,5G的到来,为防雷行业增添了更多应用空间。我们的使命依然是“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以世界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共创世界优秀防雷企业。
多年艰苦卓绝地努力和付出,中光防雷现已发展壮大,并成为国内雷电防护领域第一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光防雷员工总人数超过1000人,技术人员256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5名,具有10年以上防雷行业从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45名,从事通信设备研发的资深技术人员43名。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光防雷拥有有效专利共计131项,其中发明专利数量33项、实用新型专利数量85项,PCT国际专利3项。